(资料图片)
在家乡闻喜一带,“韭花”并非只是韭菜花,它是一种以韭菜花为主,辅加以青辣椒、鲜姜、花椒、盐等经过石碾子碾制调和的泥状酱菜。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鲜辣咸爽、解腻开胃。曾几何时,托人给在外的亲人捎两瓶韭花是闻喜人对亲人的一种惦念。近日逛市场,见到了鲜嫩的韭苔,内心按捺不住有点小激动,仿佛悠悠的韭花香已经钻进了鼻孔。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闻喜大棚韭菜十分有名,成为县城周边农民增收的主打种植菜。每年8月前后,韭菜身秆中间会长出韭苔,顶端桃形花苞未破时韭苔尚嫩,此时食用最好,可热炒可凉拌可做馅,其鲜美不输开春头茬韭菜。待韭花花苞绽放成伞状就可以开始制韭花的准备工作了。
缺吃少穿的年代,韭花能顶半年菜。因此,家乡人把碾韭花看得很重。碾韭花那几天,家家户户像迎接重要节日一般,人人忙得不亦乐乎。一大早,一家人端着、提着、抬着提前备好的韭花、辣椒等食材和工具,一路说笑着到村头的石碾子前报到。此时,每个村的石碾子都格外紧俏,来迟了得排队。轮到自家了,先把炕好的花椒、生姜、白矾(保鲜)碾碎,再依次放入青辣椒、韭花等。我奶奶还喜欢加一种类似小苹果的“花红果”,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就是“沙果”,也有的人会加入梨、苹果等,全凭个人喜好。我们这些孩子们很乐意地担负起推碾子的任务,小腿跑起来飞快,奶奶妈妈们则一边跟在后边用短笤帚把挤到碾盘边和中间的食材往石滚底下推扫,一边吆喝着我们推慢点推匀点。随着不停碾压,食材慢慢碾碎融合,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食盐碾几圈调和适当,装盆、装罐或装袋。最后还不忘在碾盘上放几块事先备好的大馍片碾两圈,让馍片吸干石碾上残留的韭花,后面碾韭花的婶子都不用洗碾子了。迫不及待地拿上染绿的馍片片咬一口,麻辣鲜香,带劲得很。
接下来就是分装韭花。村里家家都有专门装韭花的“韭花罐罐”,且有专门的放置地点。冬日缺菜的时候,韭花便是一道可口的下饭菜。馍蘸韭花最常吃,或是下好手擀面抄一筷子韭花搅拌。那时候孩子们上学都会带馍,馍底剜个坑,将韭花填进去,再把之前剜下的馍扣回去。早读结束后,大家三五成群拿出来掰块馍蘸着韭花吃,美太太。但也有人不习惯韭花的味道,记得我们班从外地转来一位女同学,每次我们吃馍,她都会用手扇着鼻子说:“臭死了,臭死了!”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我原本以为只有乡人喜欢韭花,没想到古人对其也是热爱之极,竟然还书帖记之。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一日午觉睡醒之后,感觉饥饿无比,进食友人馈赠的韭花后,自觉无比适口惬意,于是灵感大发写下《韭花帖》回信,表示谢意。其中“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高度肯定了韭花的妙处。
过去条件差,为了保鲜,韭花多盐多矾,对健康不利,而且存放时间久了呈黑绿色,不甚美观。现在条件好了,韭花放在冰箱里随吃随拿,新鲜无比。过去的石碾子经过改造,带电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售卖韭花的生意相当火爆。
现在闻喜的饭店、涮锅店、早餐店等,韭花是常备小菜。单位的灶上也备着一瓶韭花,今天中午还看见两个女孩子每人舀了一勺韭花夹在馍里吃。我家女儿虽未经历缺粮少菜的年代,却喜欢吃韭花炒鸡蛋。可以先炒好鸡蛋,炒熟后放入韭花;也可以与鸡蛋液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再炒,其味之美不输山珍海味。她还喜欢包饺子时馅里加适量的韭花,吃起来也别有一番味道!
韭花,从神农尝百草发端,从石臼舂米启示发明,从石滚碾压成熟发展,到如今带电作业,见证了人类的进化史,陪伴先民们度过了无数艰难的岁月,几千年走来,历久弥香!(王旭鹏)
关键词: